Monday, May 28, 2012

第11課 (2012年5月19日)

在講解野馬分鬃的打法之前, 我們先從頭練習. 我總是耍得比同學們快. 我覺得不知如何是好, 因為她們實在太慢, 而我也不夠"功力"耍得再慢一點. 老師說那是因為我沒學過每一個動作的細節, 而她們就太注意每一個細節, 有時候會修正, 所以形成彼此的速度有這麼大的差別.

老師繼續講解野馬分鬃的打法, 尤其是定式時, 應該怎樣做掤的手形. 要沉肩墬肘, 前臂外旋, 注意不是旋腕.


然後, 是進步指襠捶. 這一式的動作比較簡單. 老師把要求提高一點. 在動作完成時, 他要求我的力從(右手)拳頭貫徹到(右)後腿. 開始時我領會不到他的意思, 他叫我用拳"推"著一根柱子, 感受怎樣使後腿發力. 後來, 我知道雖然腰是向正方, 但胯不應隨腰轉, 應該保持斜的.


下課時, 老師問我上次我好像有些問題要問他, 我告訴他我想問他關於"立如平準, 活似車輪", 但是沒時間. 回家後我已經上網搜尋了. 他鼓勵我應多讀些相關的資料, 慢慢就可以理解太極的理論.


[後記: 老師的話很有啟發性和鼓勵性, 除了上網搜尋資料外, 我也看YouTube. 以下的video是『我的最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LyqTliyMg&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6IaeOCHGU&feature=BFa&list=PLE31478F9F18CC04B

Monday, May 21, 2012

第10課 (2012年5月12日)

這一課老師沒有教新招式; 在看完了我們從頭開始打到野馬分鬃後, 他只想糾正兩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是攬雀尾的『捋』. 他要糾正的是腰胯的動作. 從右掤的定式開始坐後成右虛步時, 胯的動作不應跟隨腰向左轉, 要注意收尾閭. 我問老師, 在右掤的時候尾閭已經收了, 怎麼樣再收呢? 他說在右掤的時候是弓步, 在坐後的時候是虛步, 從弓步到虛步要調整盤骨, 保持收尾閭. 其實, 我們的腰盤從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時, 是不斷地調整的. 還有, 在弓步時兩腳左右分開的距離不應太寬, 大概是10公分, 因應自己腳的大小而定.

我們三個學生中, 我錯得最嚴重. 我在初學的時候姿勢不正確,成了習慣, 現在改架覺得很吃力. 雖然知道錯在哪裡, 但是身體的各個部位需要從新訓練, 從新協調, 真的不容易.


第二個動作是肘底看捶. 我以前學的打法跟老師的不同, 對它的用法也不理解, 不對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我跟鄧老師上了兩個月的太極課, 今天是我第一次感到不知所措.

最後, 老師詳細講解了野馬分鬃的打法. 我們每一個人, 他都用手按著, 幫我們『沉肩』, 讓我們知道『沉肩』的感覺. 他說, 這個動作可以連續練習多遍, 讓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協調.

後記:
老師在回答我的問題的時候提到 “立如平準, 活似車輪”. 我當時不甚了解, 只記得 “車輪, 天秤” 這兩個名詞. 回家後,就用這兩個名詞在Google網絡搜尋, 結果讓我找到一篇某君的論文, 題目是 “太極拳的形態 – 論十三總勢” . 他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物理學來解釋文言古典的深奧涵義. 這正是我這個初學者所需要明白的理論.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連結 :
http://www.5-gold.com/tradition/trataichi05.htm

全文如下:

立如平準 活似車輪

太極拳的基本形態是「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平準即秤準,「秤」是天秤,「準」是經常不變的意思,指天秤不動的中柱。天秤的結構是中柱直立不動,而秤的兩臂可以自由浮動,稍加重量於一方,受重一方會下沉,而另一方以相反方向同步上浮。秤臂浮動的自由,在於中柱是否能保持直立,中柱塌而不立,兩臂不能中正懸起,便滯而不活。要豎立穩定,一定要上輕下重。上愈輕而同時下愈重,豎得就愈穩。

把這「立如平準」的要求放在身體上,便是「立身中正」,要「立身中正」,意識要不斷告訴自己:身體上要輕浮;下要沉重,太極拳術語稱為「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所謂「虛領」,所謂「氣沉」,是指不要用筋肉的力量上撐,不要緊張筋骨去下蹲。要自然站立,用意識去想像上浮下沉。愈不用力、愈自然放鬆,地心吸力加在我身上的作用力愈大,我站立愈穩愈中正。

「立身中正」本身不是目的,「準」是為「秤」之用建立條件,有了秤柱,秤的兩臂就能自由擺動。能「立身中正」,兩肩兩胯才能上下左右自由浮動,這活動的自由是由「立身中正」的前提所創造。但如果為保持「立身中正」而不敢自由活動兩肩兩胯,是捨本逐未。另一方面,如果為要自由活動兩肩兩胯而不能保持「立身中正」,是壞了結構而失去功用,勞而無功。必須頭頂、脊椎常與地面保持垂直,而兩肩兩胯能自由浮沉,再由肩帶動肘,肘帶動腕,腕帶動指;與及胯帶動膝,膝帶動足,足帶動趾,節節貫串,才能合乎「立如平準」的要求。

能「立如平準」,就為「活似車輪」創造條件。車輪的結構是中軸固定,外圍轉動。我「立身中正」,兩肩兩胯能自由浮動,祇要兩肩兩胯與全身的中心保持不變,即左胯往前多少,右胯要同步往後多少,形成一對力偶,圍繞中心旋轉。兩肩亦依同理環脊椎轉動。祇要一動全動,一邊往前多少,另一邊同時往後多少,兩邊以中心為軸組成一體,這一體有如車輪,能靈活轉動。

Sunday, May 13, 2012

第9課 (2012年5月5日)

今天師父繼續講解玉女穿梭的打法. 儘管上一課他花了很多時間解釋手的動作, 但是同學們還是不得要領. 他告訴我們玉女穿梭這一式是不容易掌握的. 他的師父學這一式的時候也遇到挫折的. 他師父寫的教練法中提到, 玉女穿梭打得不好是因為對它的用法不理解. [ 我想,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代, 對於技擊是很難理解的, 因為我們沒有機會打架呀! ]


老師再一次講解它的用法, 重複上一課 (第8課) 所教的. 老師說後面的手旋臂向前推的時候, 要注意沉肩, 要向前直推, 肩不要向外再向前.

老師對我做的動作修正不多, 也沒有說些甚麼. 他只修正我兩次: 第一, 在我把雙手分開時, 他用力阻止我分開雙手, 我想他是讓我感受兩手分開時應有"對拉"的力; 第二, 在定式時, 他把我的雙臂微調, 使兩手的手心不是直向前方.

我總算明白這個動作的基本要求, 但是要做得好還需要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練習.

老師說我們現在學太極很幸福, 以前的師父只示範給徒弟看, 現在的師父會對學生講解動作的用法. 我非常同意, 我們還可以重複看DVD, 甚至在網上也可以找到一些不錯的教學片段.

接下來, 老師開始教下一式: 野馬分鬃. 他把動作分成四個部份. 從第二個玉女穿梭的定式開始, 首先撇右腳, 但是這個撇腳是沒有實際作用的, 只是符合套路的統一要求. 所以, 第一個野馬分鬃的第一部分只需要微微撇右腳. 第二部分.... 我搞不清楚... 下回分解.

Sunday, May 6, 2012

第8課 (2012年4月28日)

今天老師詳細地講解玉女穿梭的動作. 雖然雲手還沒有做好.

首先, 從第二個雲手完結的定式開始. 身體向正, 右手掤, 左手在下面, 然後身體向右轉. 雙手基本上沒動作, 只是腰轉. 我開始的時候沒掌握到要領, 右手沒有隨身體走, 自己向右走, 老師把我的右手抓住不放, 這樣我才明白我做錯的地方, 在此之前, 我完全不理解甚麼是『以身帶手』.

然後, 身體左轉, 帶動雙手交叉於胸前, 同時旋臂, 兩手掌心都向內, 提起左腿. 然後, 放下左腿向斜方向成虛步; 同時兩手分開 -- 左手向前伸, 右手曲肘向後, 掌心都是向上. 然後, 左腿弓步, 左手"架"同時旋臂, 右手旋臂向前推掌.

開始練這個動作時, 我完全不明白應該用身體帶動兩手. 後來練第二個玉女穿梭時, 老師叫一位同學出拳打他, 他用右臂擋住, 旋臂的同時, 以肘尖為支點, 身體向右轉, 左手推掌. 在動作完成後, 右手的手肘是曲的, 但是, 曲肘不是因為前臂向後( 前臂需要擋住別人的攻擊 ), 而是身體順時針方向轉動所造成的.

經過這一課, 我開始體會到怎樣『以身帶手』. 我想如果每一課都可以領略一個重點, 然後, 在每一個動作都做好這一點, 慢慢累積下來, 一定會越練越好的.

Tuesday, May 1, 2012

第7課 (2012年4月21日)

在繼續教雲手之前, 老師講解了一些關於起式和高探馬的動作.


起式; 在提起雙臂之前, 身體的重心在腳底的湧泉穴, 在提起雙手的時候, 重心就微微移前到腳的前面, 身體微向前傾, 但是不能誇張.[ 我領會不到其中的意思.]

高探馬: 右手要注意沉肩墬肘, 師傅讓我們按在他的右肩, 感受沉肩與不沉肩的分別.

老師從從右打虎勢開始教我們做雲手這個動作.

首先重心座後在左腿, 身體向右, 骻是正的, 左手掤, 右手採 ; 然後, ** 雙手跟身體向左轉, 左手捋, 然後挒, 右手"羽毛手", 同時提起右腿; 接下來左手採, 右手上掤, 同時右腳踏實, 腳尖先著地. 重心在右腿. 然後, 雙手跟身體向右轉, 右手捋, 然後挒, 左手"羽毛手", 同時提起左腿向左開步; 接下來右手採, 左手上掤, 同時左腳踏實, 腳尖先著地. 重心在左腿, 然後, 雙手跟身體向左轉..... 然後重覆**.

要注意的地方: 整個動作虛實分清很重要. 還有, 雙手是隨身體左右轉, 不是手自己走. 而身體是在腳踏實以後才轉動. 還有, 左腳踏實以後, 是整個身體向左移動, 不要向左傾. 還要手和腳和身體轉動的協調, 要上下向隨. 我覺得這個動作很有趣, 包含了很多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我看過老師的師父的DVD, 他整個身體一條直線很穩重的向左移, 同時腰在轉, 手的關節都在運動, 眼也在動, 很有節奏, 很美 ! [其實, 這個動作有技擊的元素, 但是我現在還未到那個層次去理解.]

下課後, 我告訴老師我在模仿動作方面很遲鈍, 我需要老師講解動作的以後, 在腦子裡組織好才能一氣呵成地打出整個動作. 他說他明白個別學生的不同需要, 他會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