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3, 2012

第29 課 (2012年9月22日)

第三勢 - 攬雀尾 (左掤 3, 4)

老師繼續教攬雀尾的左掤. 他今天也是挑了我做示範, 因為我的錯誤比較明顯. 

我從預備式開始做到攬雀尾左掤的第三部份-向前左弓步.  老師叫同學們從我的後面看, 脊柱沒有傾斜. 但是從側面看就發現我的脊柱向前傾, 下盤也是向前傾; 那是因為我沒有收尾閭. 當我收了尾閭, 身體隨著就中正了.  然後做第四部份右轉的時候, 身體也是中正的.  一定要記住收尾閭開胯. 下一課會詳細較第四部份.

我以前學了三年多, 一直都沒做好這個基本功夫.  那是第一個階段 - 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現在是第二個階段 - 知道應該怎麼做, 但是力不從心, 做不到.  我希望經過鍛鍊, 到達第三個階段 - 做到基本的要求.  然後到達第四個階段 - 動作的要求融合於動作中, 成為反射動作. 

[後記: 我在翌日練習的時候發現, 從攬雀尾的按到單鞭用右腿實腿轉的時候,  如果尾閭收了, 膝蓋的壓力減輕了很多. 轉起來也輕鬆了. ]
 

第28 課 (2012年9月15日)


第三勢 - 攬雀尾 (左掤 2)

老師帶我們練了一遍28式, 然後溫習起式. 他說提起雙手的時間跟下按的應該差不多, 不要上得快, 下得慢.  還有應該邊下按邊收尾閭( 約15度).  腳掌有點向外向前的感覺. 下按後手指應該是向前的.

接著老師詳細指出的我們做左掤時(頭三個部份)錯誤的地方. 由於我錯得特別明顯, 他就叫我示範.  錯誤1: 提起左腳時身體的重心已經向前, 左腳著地時重心已在左腳, 然後身體向前傾.  錯誤2 : 下盤向前傾斜, 整個重心太前.  改正的方法是收尾閭, 保持重心在右腿, 然後提起左腿, 慢慢向前踏出, 內扣30度, 成虛步; 然後下盤向前平移, 重心才慢慢前移到左腿. 要注意保持收尾閭開胯.  這樣下盤才不會向前傾, 身體才能保持中正. 

跟著老師教第4 部份. 身體慢慢向右轉帶動雙手一起轉, 右手邊轉邊下按到胯旁.  左手向前, 與肩同高 (想像插在對方的腋下).

這幾點要好好注意.


Saturday, September 8, 2012

第27 課 (2012年9月8日)


第三勢 - 攬雀尾 (左掤 1)

從起式的下按開始, 1. 首先撇右腳不少於45度, 同時重心移到右腳, 身體隨著右轉; 雙手提起, 右手高於左手, 不需要刻意畫圓, 因為身體會帶動雙手. 好像右弓步的感覺. 2. 然後提起左腳, 同時收尾閭. 左手前臂外旋, 右手坐後. 跟著左腳腳跟著地, 腳尖內扣約30度, 3. 轉腰攻前, 右手輕按左手脈門. 要注意開跨收尾閭, 左腳膝蓋對著腳尖. 整個左掤還沒教完, 下次再續.

老師講解了甚麼叫抽絲勁和纏絲勁.  他說是對太極動作的一種描述, 是均勻, 連綿不斷的.

我對抽絲勁的理解是力度要連綿不斷, 而且需要感受到對手的阻力, 用適當的力度去反應, 而且身體各部份要配合才能發揮整體的效果.


同學問老師關於"氣歛入骨", 他說他還沒到那個境界, 只講了他的一些理解.

第26 課 (2012年9月1日)

今天老師開始教85式

第一勢 -- 預備勢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 要注意虛靈頂勁, 下巴微收, 眼看前方, 舌頂上顎 (這樣下顎會放鬆), 沉肩墬肘, 放鬆腰胯, 重心落在腳掌的湧泉穴.  雙手放身體兩旁, 舒指.  要逐一檢查身體各部份是否符合要求, 但又要放鬆, 不緊張.

第二勢 -- 起勢
老師說打整套拳都要保持自然呼吸, 只有第一個呼吸要用逆腹式呼吸, 鼻吸口呼.

在慢慢吸氣時提起雙手, 力點在母指根部近手腕的地方. 力的方向是向前. 老師叫我站在他前面, 握著他的手(在前臂近手腕的地方), 然後他示範提起雙手. 我感到他把我推後的力.  當雙手提到大概45度, 開始向內旋臂, 邊提起邊內旋, 當手與肩同高時, 手掌是斜的, 不是水平 的.  然後慢慢呼氣同時雙手下按.  呼氣時同時要放鬆.  雙手下按時要沉肩, 墬肘, 上臂外旋, 前臂內旋, 坐腕; 邊下按邊收尾閭.

老師個別測試我們的動作有沒有達到要求.  他從側面推我們的下盤. 如果做的對的話, 是不容易被推倒的.  我們發現, 如果沒做到沉肩墬肘, 就算尾閭收了都是容易被推倒的.  身體不能發揮出整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