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7, 2014

第98 課 (2014年5月17日)

練過一遍28式後, 老師先跟我們溫習捋和擠的動作, 然後教”.


l   步驟是: 1.坐後; 2.旋臂; 3.反掌; 4.轉腰
l   要注意右手走圓(arc); 手掌不丟.
l   兩手手掌與右手手肘成一等邊三角形
l   老師用一張卡片來講解身法的轉變 但是我不明白, 所以寫不出來
[我的理解是要注意軸心在哪裡. 想像自己的手臂是貼著對方的, 那麼前臂的旋轉就一定是以尺骨為軸. 我練的時候以左手壓住右手前臂, 找那種感覺.]

l   老師重複說擠的意思是滿了也要在擠進去一樣, 他示範了掤之後跟著擠, 不一定是跟著捋之後.
l   步驟是: 1.弓步; 2.轉腰; (1 2continuous movement); 3.旋臂; 4.搭手擠.
l   開始弓步時, 捋手仍然慣性地往左
l   擠的時候雙手應該碰著的, 不要等到右手到了前面才把左手搭上去
l   左手前臂內旋時力點的轉換, 想像一邊擋住對手的壓力一邊旋臂. [我想甚麼時候旋臂都以是尺骨為軸.]
l   定式時要催指”, 左手按在右手的位置以前已經教過了.

步驟是: 1.坐後; 2.轉腰; 3.打開雙手; [4.記不清楚老師教的…]
l   坐後轉腰(continuous movement & superimposed)
l   雙手擠勢繼續, 分開雙手, 保持坐腕, 然後上臂外旋, 手肘向下, 掌心斜向上, 然後再向前推, 手掌變豎, 手指向上, 不是垂直向上, 而是左掌向右斜, 右掌向左斜的, 只是微微的.
[坐後時胯跟了去左, (今天腰部肌肉很繃緊), 要注意.]

今天教的比較深奧, 我似懂非懂, 就算懂得, 現階段也做不到. 不過總算有點體會: 我們看到手的運行路線其實是結合了下盤, (), 和手的運行路線, 是三者動作superimposed.  由於身體的活動是由骨骼和關節的結構主宰, 下盤的活動基本上是直線的; 腰部()的活動是左右旋轉, 而手的活動基本上也是只有旋臂和前後的.

Wednesday, May 14, 2014

第97 課 (2014年5月10日)

我們學習太極拳已經超過兩年了, 85式已學過一遍了, 老師準備教兵器. 上課前, 老師替我們量度長度, 準備訂造太極劍和刀. 適當的長度是當手垂直反手握著劍/刀時, /刀尖應該達到耳朵頂部和額之間的高度; 而每一個人手的長度不同, 所以相同高度的人, /刀的長度未必相同, 要個別量度. 我們訂造的太極劍和刀都是由傅清泉老師監督製造, 而且刻有我們的名字.

今天我們也是先練習一遍28. 練完後, 我的手有暖的感覺, 以前就算是夏天也是冷的. 我最近發現如果起勢做得好, 當雙手下按時, 會感到一股熱氣從掌跟透進掌心.

 老師先跟我們溫習. 從起勢的定式開始打到右掤定式, 然後糾正一些細節. 老師叫我示範左手帶右手, 我表現的有點拘謹, 左轉腰不夠; 還有左手太早下來, 應該是右腳著地後才向下. 這兩點我會注意, 好好練習.

同學問老師, 右手應該怎樣掤出. 他回答說是立體,  3-dimensional(三維), 由下而上, 由左而右, 由後往前; 想像你要擋開對手向你出的拳. 掤手定式時, 不是手掌外旋, 而是前臂外旋. 老師示範了, 讓我們看到他前臂的肌肉.

 接下來, 老師講解了捋和擠的動作.

 
1.坐後, 2.旋臂, 3.反掌, 4.轉腰
老師個別帶我們感受右手走的路線. 他先讓我當對手以我的右前臂壓著他的右前臂, 示範他坐後時他的右手把我拖往他的右邊, 有點失重心的感覺. 然後, 他做對手, 將他的右前臂壓著我的右前臂, 在我做做這個動作的時候, 我的右前臂一直貼著老師的前臂, 這樣是做對了. 我覺得這動作其實很深奧, 不過老師沒有再詳細講解技擊理論. 我想, 在這階段, 我也不會明白的.

老師說要注意一個原則: 兩手手掌和手肘三點連起來應該成一等邊三角形. 這點以前老師也說過, 但是我不明白, 今天我明白了, 也不知不覺地做對了. 其實, 太極的動作都是符合人體工學的; 無須用尺去量度, 是靠感覺的, 如果做得對, 身體各部位都在neutral zone, 感覺是舒服的, 沒有太大stress, 能夠發力, 但避免勞損.

還有, 轉腰45(向西南) 就夠了

, 有壓迫的感覺, 好像擠進載滿乘客的地鐵車廂一樣
1.     胯前移, 雙手還沒動
2.     雙臂同時順時針旋轉
3.     左手按在右手, 同時向右轉腰 (大概三份之一的活動幅度是左手按著右手的)

老師說捋和擠著兩個動作可以重複地練習.

上課時所學的越來越難用文字寫出來, 很多時候是意會和感覺, 不過寫下來總可以幫自己溫習和揣摩.  我覺得學習太極一定要跟老師學, 不能單靠書本或視頻的. 老師觀察到我們的錯處, 就會加以糾正. 自學就錯了也不知道. 還有老師的經驗和體會, 可以幫助我們對太極的理解.

Wednesday, May 7, 2014

第96 課 (2014年5月3日)

今天我們先練習一遍28. 練完後, 老師跟我們溫習了攬雀尾的左掤 他叫我們連續做幾遍.
老師給我糾正了兩點:
1. 左腳是輕放到地面, 不是向前跨一大步的, 連重心也失了.
2. 定式時, 腰要偏向左(感覺胯與腰是錯位的), 他餵勁讓我感受發力的感覺有甚麼不同. 這樣, 做下一個動作右掤時, 提右腳也比較輕鬆

 第三勢 攬雀尾(右掤)
老師說要我們記著: 左手帶右手, 左手合右手. 他以前叫的時候也說過.

動作分四部份: 第一, 轉腰向左, 提右腳, 左手帶右手, 左手不能丟; 第二, 雙手旋臂(兩隻小臂都是順時針方向, 即左手臂內旋, 右手臂外旋), 同時左手上臂壓下, 保不丟; 第三, 右腳邁步, 輕輕著地; 第四, 右弓步, 右手掤出, 左手合右手, 兩手不要碰到, 好像1010(從對手的角度看自己).

有兩點我需要注意的:
1.     老師指出我兩腳成一條直線. 我想是因為右腿在轉左腰時跟了過去, 沒有保持開胯; 我要注意這點.
2.     在第四部份左手合右手時, 要保持右肩不要往右轉, 感覺也是胯與腰是錯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