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14

第114 課 (2014年10月4日)

首先, 我們溫習倒攆猴. 我後撤的時候, 撤得太後, 臀部凸了出來. 老師特地用身體擋住我, 阻止我撤得太後, 讓我感覺怎樣是對的.

十勢 白鶴亮翅

今天教的重點是 “合”. 難度很高, 老師逐一帶我們做.

1.     左轉腰帶動左手“開”, 右手只是從上而下, 沒有撥向身體, 提起右腿;

2.    邁出右腿, 內扣30; 然後弓步, 同時左邊身體“合”向右手, 左手基本上沒有動, 右手只是旋臂. 要注意不是以脊椎為軸轉動身體, 而是要保持右肩與對手的位置(想像), 左邊身“合”過去, (弓步時左腿). 動作完成後, 應該注意沉肩墬肘, 左手隨時可以下採.

3.     這時, 重心在右腿. 老師特別強調, 做接下來的動作時, 不要讓右腿站起來. 提起左腿, 開胯, 但保持腰和身及右肩與對手的位置.

4.     左手下採, 右手是由身左轉帶動向前旋臂打出. 左腳腳尖著地與雙手同時到位.

老師說其實34是連貫的, 分開是為了解釋清楚和讓我們初學者易於掌握練習的竅門.

我覺得今天做白鶴亮翅的定式時的感覺跟以前不同, 從未有這個感覺, 就是右手和身體和右腳可以一條直線地發力的, 合左手也有一種對拉的感覺.

第113 課 (2014年9月27日)

第十八勢 斜飛勢
1.     左轉腰, 回腰
2.     開胯, 右腿向右後方邁出
3.     身體向右靠, 同時弓步 左腿內扣 (因為這個動作的步輻大, 所以扣腳代替撇腳)
4.     雙手打開, 兩掌互相擦過(但沒有碰到), 左手下採, 右手向前方遠處掤出.

第十九勢 提手上勢
1.     右轉腰使身體向正, 右手挒, 然後翻掌使掌心向下. 注意雙手是被身體帶動的, 左腳離地
2.     回腰, 左腳著地, 腳尖15度向東南
3.     跟以前的提手上勢一樣, 左轉腰 ”, 然後”, “”, “”.

老師著我把右腳踏前一點, 他還指出我的重心放得太後. 我要注意身體和腿的alignment, 應該是成一直線的.

老師也跟我們溫習了倒攆猴. 他叫我們逐一抓著他的重心腳膝蓋的位置, 讓我們感受這個動作中, 重心腳是保持沒有蹬直的, 身體沒有升高的.

第112 課 (2014年9月13日)

今天還是溫習.

起勢 老師教我們檢查腿是否直, 我們都不明白. 他示範了, 叫我們看看他的腿是否直, 我說是. 跟著他就叫我用手按在他膝蓋後面, 然後他再用力蹬直把膝關節鎖死. 我明白了直和鎖死的分別了. 雖然腿要直, 但不能把關節鎖死. 他讓我們每個人都感覺這個分別.
 
倒攆猴 老師強調腿和身是一條直線; 前面的手不要伸直(我兼顧不了!); 保持重心腳曲, 大腿用力; 直到後腳腳跟著地, 然後用前腳蹬的力由弓步變虛步, 再顧雙手的動作. 他叫一位同學抓著他的重心腳感受一下重心腳沒有因身體其他部分的動作而搖動. 他還說要練到能一條直線地走 (老師說他從前是在維多利亞公園的長廊練走直線的.)

第111 課 (2014年9月6日)


今天還是教肘底看捶.

老師說關於轉腰的東西, 我沒法領悟, 甚麼左右左右的

我只記得左手和左腳一起出, 有束勢待發之勢, 然後出右拳, 轉左腰, 用腰帶動, 不是用手去打. 右拳是在左肘下面.

第110 課 (2014年8月30日)


第十七勢 倒攆猴

1.     右手邊放下邊翻掌, 在胯旁(褲子口袋的高度). 不是跌下去, 是放下去, 是有控制的.

2.     腰向右轉45, 右手伸開, 提起左腳, 左掌放平

3.     右手折疊, 左腳向後伸出, (記著開胯), 腳要直, 和身體成一直線.

4.     左轉腰向前, 面向東, 頭跟著腰轉, 左腳不要曲膝, 自然落點正確, 重心還在右腳.

5.     坐後, 成左虛步, (記著收尾閭), 然後扣前腳, 左手往下走到胯旁, 旋臂翻掌. 右手向前推出.

6.     然後重複做另外一邊的動作. 總共做五個.

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第107 - 109 課 (2014年8月9 - 23日)

這三課所學的我沒有記錄下來.

一方面, 這幾個星期很忙, 暑假裡太多家庭聚會, 生日會等等. 還有傅清泉老師的精鍊班, 師母的拜師宴, 第九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奚財林)晚宴等等

另一方面, 越來越難把老師教的記下來. , , , 四的步驟以前已經教過, 寫下來也跟以前差不多. 現在老師教的是, 從一個定式過渡到另一個定式之間的動作要求. 在課堂上, 不是把動作的要求記著就可以, 而是要感受怎樣做好動作的要求, “到位”.

雖然困難, 但是我會儘量記錄老師教的, 和我自己的領會與感受. 藉著寫這個blog鍛鍊”(perseverance). 楊呈甫祖師的拳照顯示的是定式, 各線(lineage)的傳承縱使不一樣, 但是定式都十分相似. 過渡的動作是活的(dynamic), 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和糾正, 是不能學到某一線楊式太極的技巧和內涵. 我會繼續努力跟鄧老師和傅老師學習傅家傳承的楊式太極.

第106 課 (2014年7月26日)

我們練過了一遍28式以後, 老師跟我們溫習.

左掤定式: 右肩前於左肩, 我還是做得不對.

白鶴亮翅: 左手不夠前, 右手要沉肩, 手掌才可以高一點, 這樣雙手就不會一前一後.

手揮琵琶: 雙手太低

如封似閉: 定式時挾肩. 雖然手指向上, , 但是不能跟小臂成一直線, 兩肘應該略向外, 這才符合人體力學, 才可以發揮力量.

老師繼續教第十四勢十字手
老師說我們第一部份, 即左腿向右扣90度做得不錯. 上次因為做得很糟糕, 所以沒有教下去. 今天大家都改善了. 右轉時, 雙手要好像羽毛手.
第二部份: , 左肩向左 (有開抵感覺就夠了, 不要太誇張), 提右腿, 手向下按, 旋臂
第三部份: 右腳踏實, 重心在右腿
第四部份: 站起來送臂, 動作完成時, 右肩微前於左肩, 雙臂交叉碰著, 右臂在外面, 較左臂略橫一點.

老師說我的腳分開太大, 應該與肩同寬, 我要留意.

老師跟我們每一個人示範十字手的用法. 輪到我的時候, 因為我的右肩最近抬不起(五十肩的徵狀), 發不出力, 所以沒有體會到十字手的用法. 待我復原以後, 一定請老師再跟我示範.

老師也順便講解收式. 從十字手定式, 將重心從右腳轉到兩腳平均, 然後旋小臂,分開, 下按.

老師對我說, 要我意識到水火相融”; 他的解釋我雖然不明白, 但是時間不夠, 而且這個東西很抽象, 不能即時理解, 所以也不去追問了. 儘管如此, 我也會記著這個東西, 希望有一天可以領略它的意義.

第105 課 (2014年7月19日)

我們練過了一遍28式以後, 老師跟我們溫習進步搬攔捶, 白鶴亮翅和手揮琵琶.

老師提點我右邊臀部凸出, 要注意收尾閭. 但是我腰部近iliac crest的部位肌肉很繃緊, 做不到老師的要求.

第十三勢 如封似閉

雙手打開後時不要向後縮, 向前時要保持手掌與對手的位置 [要時常想像跟對手打著]; 看到手肘曲是因為身體向前. 想像對手雙手用力壓你雙手, 你借力旋臂完即向上. 十隻手指是向上的. 攬雀尾的按的路線是前後的, 如封似閉是左右的. 老師還說力點的位置在列缺穴.

第十四勢 十字手
由如封似閉定式, 左腿實腿向右轉, 我邊轉邊站了起來. 我是知道不對的, 但是肌肉太緊, 不站起來就轉不動. 我是明白的, 不過最近不知為甚麼, 整個身體底肌肉都很緊, 包括頸, , , , , 胯和雙腿, 所以做不到老師的要求.
 
可能因為做得很糟糕, 所以老師沒有教下去.

Friday, July 18, 2014

第104 課 (2014年7月12日)

我們練過了一遍28式以後, 老師先跟我們糾正學過的一些動作. 每一位同學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都不同. 他說我們應該把老師糾正同學的地方, 當作自己錯的地方, 因為大家其實都有錯,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我要注意的第一點, 是左掤定式的左手太垂直, 應該是手掌向上斜的. 第二點, 是做右掤時, 左手向外走了, 應該保持沉肩, 左轉腰帶動左手向後. 至於第三點, 是收尾閭. 他叫我做手揮琵琶, 然後指出我右胯怎樣不能保持”, 而被身體拉了向左. 他幫我按著右膝的部位, 不讓大腿被身體拉向左. 我感覺右邊腰部拉得很緊, 這就是需要鍛鍊的地方了. 第四點, 是從下勢到金雞獨立時, 要注意虛領頂勁, 整條脊椎的肌肉都在運動把身體拉起.

第十二勢 進步搬攔捶
老師和仔細的把動作分成五部份. 從左摟膝拗步開始:
1. 左腿開胯外擺, 左手升起;
2. 提起右腿(收尾閭), 右手握拳; 然後左轉腰同時右腿開胯(要注意雙手要保持相對位置, 不要”);
3. 右腿向東南方邁出, 腳跟著地; 跟著右腳外擺, 同時身體回右, 向東南方壓去, 重心移到右腿; 右手也同時外旋臂, 左掌壓著右手小臂(注意身體和手的運動方向是直線的);
4. 右轉腰, 左手左腳向前伸, 右肘向後拉 (注意不要挾肩 從前面看, 是可以看到手肘的); 跟著左腳腳跟著地;
5. 保持左手的位置(坐腕, 不要丟), 弓步同時左回腰, 右手出拳.

動作完成時, 要注意: 1.握拳的右手要坐腕; 2.拳接觸對手的地方不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