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8, 2012

第31 課 (2012年10月20日)

因為我兩個星期沒有上課, 老師已經教完了第三勢的擠和按.

第四勢 - 單鞭
首先, 手掌放平, 然後以右腳腳跟為軸向左轉90度, 是腿, 胯, 腰, 身體和雙手一起轉; 跟著是胯不轉, 只是身體和雙手繼續向左多轉45度(面向東南), 要注意重心在右腿和整個胯的轉動 (實腿轉); 跟著雙臂摺疊於胸前; 然後身體向右轉到面向西南, 雙手向前推(按); 右手變勾, 左手翻掌, 提起左腳, 身體向左轉, 開胯, 沉下來, "送"左腳往前(即東面); 注意雙手保持與身體的相對位置; 跟著成左弓步, 推胯往前(即東面), 同時轉腰, 左手前臂內旋, 坐腕. 右手基本上位置不變.  動作完成後, 胯向東南, 身體(臉)向偏東. 眼睛看著左手, 還有, 要保持胯的水平. 

我們練習了好幾次之後, 我覺得在左轉的時候, 重心很容易移往左腿. 老師說要多練. 老師也說我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太猶豫.[後記: 我後來發現在放平手掌之後, 要有意識收尾閭轉胯一起做, 整個身體一起動, 立體的動, 保持重心在右腿(實腿), 這樣轉起來就很輕鬆了.]

立圓和平圓 - 老師提了這兩個詞語, 但是沒有詳細解釋.  我也沒有問, 因為我想老師多教一些動作.

老師也有餵勁. 他推我的左手, 我感覺到右腿可以蹬著發力. 這次我做的對, 所以力量可以由左手手掌(最前方的一點)貫穿到右腿腳跟(最後方的一點). 我會記著這感覺.

由於有一位同學不能上課, 老師特地詳細的針對我們三個人個別要注意的地方. 他要我們每一個人跟他一起做, 其他兩個在旁邊觀察. 老師叫我跟他做攬雀尾的左掤.  我最明顯的錯處是沒有收尾閭; 這樣我的重心就不能在一條腿, 我的頭, 脊椎, 和腿不是成一條直線; 於是另一條腿就提不起來, 形成雙重.

還是收尾閭的問題, 不知道甚麼時候收尾閭能夠成為本能反應呢?  知道問題在哪裡, 就可以改善, 應該好好練習喔.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第30 課 (2012年9月29日)

第三勢 - 攬雀尾 (左掤4)
首先我們溫習左掤的頭三個部份, 然後做第四個部份 - 右轉定式. 老師沒有詳細講解手的動作, 他的重點是下盤. 由左掤的第三個動作右轉到第四部份 (定式) 時, 下盤的轉動是立體的, 重點是保持收尾閭, 開胯, 下盤保持水平, 不傾斜.  雙手同時分開, 左手與肩同高, 保持掤勢; 右手採, 在骻前. 重心在左腿. [右腿應該很輕.]

第三勢 - 攬雀尾 (右掤)
右掤也是分四部份. 一. 提起右腳腳跟; 二. 腰向左轉, 同時雙手隨著身體一起動, 左手帶右手; 三. 右腳踏出, 左手合右手掤; 四. 弓步掤出. 要沉肩墬肘, 左手在右手脈門, 可以輕輕碰到. 老師很仔細地指導我: 右手前臂外旋, 母指與其他手指分開, 手腕不要旋; 要注意沉肩墬肘. 與"擠" 比較, "掤"的時候兩手形成的角度較尖, "擠"的較圓.

第三勢 - 攬雀尾 (捋)
首先坐後成虛步, 邊做邊收尾閭開胯; 然後翻掌, 注意沉肩; 然後轉腰. 關注右手.

第三勢 - 攬雀尾 (擠)
步法是右弓步, 左右手同時翻掌, 左手搭在右手手腕. 關注左手.

[註: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我出外旅遊, 沒有上課.]